“峨眉天下秀”。峨眉山,这座闻名遐迩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配资中国登录,向来是游客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。但今年上半年峨眉山景区的游客量出现了明显下滑。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峨眉山A)发布的2025年半年报显示,今年1-6月,峨眉山景区接待游客209.52万人次,同比下降6.5%。
\n《只有峨眉山》剧照。图片来源/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官网
\n游客量减少让峨眉山A的营收受到影响。上半年,峨眉山A实现营业收入4.57亿元,同比下降10.07%;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.21亿元,同比下降8.48%。更受关注的是,曾被视为当地文旅融合标杆项目的《只有峨眉山》节目,近日也传出了停演的消息。
\n投资超8亿元的《只有峨眉山》停演
\n对于营收下滑,峨眉山A表示,主要原因是“上半年累计进山游客209.52万人次,同比下降6.5%,营业收入同比下降”。从业务板块来看,峨眉山A的游山门票、客运索道、宾馆酒店等主要业务,营收均出现了下滑。
\n值得注意的是,半年报还披露,峨眉山A旗下的旅游演艺项目《只有峨眉山》已于今年6月15日暂停演出。据半年报披露,《只有峨眉山》项目的运营主体为峨眉山云上旅游投资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云上旅投)。报告称,因《只有峨眉山》剧场演艺项目前期孵化及推广工作受阻严重,整体经营情况不达预期,2025年上半年云上旅投实现营业收入846.58万元,较去年同期增加257.61万元;实现净利润-1,613.83万元,较去年同期减亏1,106.71万元。
\n天眼查信息显示,云上旅投成立于2017年,注册资本10亿元,由峨眉山A、峨眉山旅游投资开发(集团)有限公司、四川旅投航空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分别持股40%、35%、25%。
\n《只有峨眉山》是由著名文旅演艺导演王潮歌策划、创作、执导的“只有”系列节目的开山之作,也是中国南方首个行进体验式情景演艺项目。公开资料显示,《只有峨眉山》项目总投资8.19亿元,剧场项目占地面积约7.8万平方米,总建筑面积3.05万平方米。项目以峨眉山最负盛名的云海为创意元素,打造了“云之上”“云之中”“云之下”三个演出剧场。
\n2019年9月《只有峨眉山》公演,此后斩获了“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标”“2021年度文创演艺奖”“2023年度最佳夜间消费聚集示范区”等荣誉,成为四川文旅融合发展的一张名片。
\n但自公演以来,《只有峨眉山》的盈利情况始终不理想。财报数据显示,2020年-2024年,云上旅投的净利润分别为-6057.84万元、-7461.77万元、-9538.58万元、-2.28亿元、-1.24亿元。2025年上半年,云上旅投依然未能走出亏损泥潭,实现净利润-1613.83万元。
\n据峨眉山A此前发布的公告,由于《只有峨眉山》项目经营亏损,为客观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和资产价值,公司对该项目相关资产进行了减值测试,并对可能发生资产减值损失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。2023年,峨眉山A对《只有峨眉山》项目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高达1.56亿元。
\n如今,运营近6年时间后,这个投资超8亿元的文旅项目陷入了停摆的困境。据媒体报道,近日,有游客在社交媒体发文称,自己前往峨眉山旅游,准备观看《只有峨眉山》演出,却发现剧场已经关停。
\n业内人士:运营文旅演艺项目需大量资金
\n《只有峨眉山》为何会突然停演?8月12日,上游新闻(报料邮箱:cnshangyou@163.com)记者致电《只有峨眉山》剧场了解此事,客服电话显示已关机。上游新闻记者随即致电峨眉山A证券部,电话也未能接通。
\n在业内人士看来,《只有峨眉山》停演的背后,业绩不佳、长期亏损或是主要原因。据峨眉山A今年发布的半年报,截至2025年6月30日,云上旅投实际提款5.36亿元,已偿还4321.26万元,目前仍背负有贷款4.93亿元。
\n半年报显示,由于资金周转困难,无力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,今年上半年,云上旅投各股东已按照《担保合同》约定,履行了到期借款本金及利息472.83万元的连带担保责任。其中,峨眉山A按40%的担保比例,代云上旅投支付了借款本金及利息189.13万元。
\n另外,为妥善解决云上旅投员工安置问题,峨眉山A还按照40%出资比例,以自有资金向云上旅投提供不超过两年的财务资助375.45万元,用于支付欠付的员工薪酬、后续安置费用以及安置期间的员工薪酬等,待云上旅投资产处置变现后进行清偿。
\n峨眉山A半年报。图片来源/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官网
\n事实上,近年来,峨眉山A一直在为《只有峨眉山》项目“输血”。2023年12月,峨眉山A曾发布公告称,为缓解《只有峨眉山》项目经营主体云上旅投的资金压力,确保项目持续运营,公司及其他股东拟为云上旅投提供总额不超过1.2亿元的财务资助。其中,峨眉山A拟以自有资金向云上旅投提供不超过4800万元的财务资助,借款期限不超过一年。
\n有业内人士在接受上游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,《只有峨眉山》停演主要原因还是项目业绩不佳,长期处于亏损状态。该人士认为,文旅演艺项目的运营,需要持续投入大量资金。“从前期的建设,到日常的运营维护,再到演员的薪酬支出,都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。如果项目不能实现盈利,就很难持续运营下去。”
\n该人士表示,近年来,国内文旅演艺市场竞争激烈,不少项目都面临着盈利难题。“很多文旅演艺项目的观众主要是外地游客,一旦当地旅游市场出现波动,游客量减少,项目的营收就会受到很大影响。”
\n专家:项目定位与客源结构错位
\n上游新闻记者注意到,尽管《只有峨眉山》面临困境,但国内文旅演艺市场并非一片哀鸿。以《印象丽江》《又见平遥》《印象大红袍》等为代表的同类演出项目,在今年上半年均实现了盈利。
\n8月7日晚间,丽江股份(002033.SZ)披露了2025年半年报,其旗下负责《印象丽江》的丽江玉龙雪山印象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实现营收6428.76万元,净利润2435.79万元;三湘印象(000863.SZ)旗下运营《印象大红袍》的印象大红袍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则实现营收1.41亿元,净利润4522.65万元。
\n财经作家、新闻时评人高承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析认为,《只有峨眉山》存在项目定位与客源结构错位与内容迭代慢等问题。
\n高承远称,峨眉山本是朝山礼佛型目的地,过夜客占比低、消费链短,而《只有峨眉山》做的是夜游长剧,需要高客单+二次留宿,市场基底先天不足。峨眉夜间流量尚处培育期,项目却重资产先行,导致成本高企。此外,三湘印象旗下几大演出项目每年调改剧本、轮换明星卡司(阵容),维持话题热度,而《只有峨眉山》六年几乎没有升级,导致口碑衰减。
\n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指出,《只有峨眉山》的剧目IP影响力与营销网络与其他项目存在差距,“印象”“又见”等系列节目已在全国形成品牌矩阵,而《只有峨眉山》既缺少明星导演持续站台,也未形成跨省复制效应,品牌声量远逊于前者。同时,该项目的二次消费收入薄弱。以《又见平遥》为例,该项目园区早已通过餐饮、文创、酒店等二次消费实现了高盈利。相比之下,《只有峨眉山》的二次消费体系起步晚、规模小,收入仍主要靠门票。
\n对于上半年的业绩波动,峨眉山A分析认为,尽管2025年上半年国内旅游行业整体呈稳步增长态势,国内游与入境游双升,消费升级与产业创新成为主流,但消费者更趋理性,倾向选择性价比更高的旅行方式,人均消费增长放缓。面对挑战,峨眉山A表示,将在抓好主业的同时,逐步扩大旅游相关产品项目的拓展,丰富旅游内涵,增强游客的参与度,加强宣传营销,增强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。
\n上游新闻记者 李文滔配资中国登录
嘉喜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